塑料薄膜是塑料最为主要的用途之一,约占塑料用量的35%。由于塑料薄膜的相对表面积大,其表面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难印刷、难粘接、难复合、产生雾滴、产生静电等。国内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塑料薄膜表面处理技术是电晕法,但该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对许多大宗用途不适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但至今未有技术性突破,主要原因是该技术要求的高真空度使其很难成为大宗工业产品的表面改性技术对解决现有薄膜制品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发高性能和功能化薄膜制品,扩大塑料薄膜的应用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的“长效无雾滴塑料大棚制备新技术”,结合应用基础和应用试验,在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中试鉴定之后,又完成了由中试向工业化过渡的工业性中试,建立了一条处理宽度为2米的半连续生产示范装置及车间,完成了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准备。利用该成套技术,可以使生产的塑料薄膜一面或两面的表面能自由任意调节,直至完全亲水;也可按照需要向塑料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引入官能团或反应基团,如酸、碱、羟基、氨基、酐基、环氧基等。这为开发各种新颖性能的特种塑料薄膜奠定了基础。
一般在印刷之前要对薄膜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有时还要涂以特种底漆,然后使用昂贵的特种印刷油墨,因而成本很高,且印刷质量也不好。该技术可以将强极性的亲水基团引入薄膜的表面,并且由于接枝链与基体薄膜以化学键相联,新的表面具有持久性,可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塑料薄膜印刷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塑料薄膜印刷的有机溶剂污染问题,还可使用传统的水性油墨降低成本。
纸塑复合包装目前已成为水泥、粮食、化肥以及一些工业产品、原料的包装主体。但这种复合包装袋很难分离和再利用,不仅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成本。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绿色纸塑复合包装袋”。
十几年前,兰州某公司在此技术上取得突破,制得了维纶水溶纱新型复合包装袋。该技术使用水溶性聚乙烯醇作为粘合剂把纸、维纶纱粘在一起,其内层为再生纸袋,外层为国标纸袋纸,中间粘结网状维纶水溶纱,用后放入水中把聚乙烯醇和维纶溶解,使纸得以再生。国内外既没有该工业化的处理技术,市场上也没有这类系列产品,因此该技术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推广应用不仅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